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傳播學
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 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 
授課教師
林如森 
課號
BICD1012 
課程識別碼
610 146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生傳418室 
備註
初選不開放。兼通識A5*。
總人數上限:7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2BICD1012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1、Communication is a way of linking people to a common purpose through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. This require not only information transfer, but also understanding transfer. The word communication has a history that is long and rich. The need to communicate has been a part of the inherent being of ma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. Humanity`s existence is due to its ability to communicate. Human race interacted by various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; the early man used some methods of communication to use words, gestures, sounds, drawings, and sign languages.
2、歷經社會變遷與傳播科技日新月異,傳播學門的理論和環繞在傳播活動的思考,雖然有不少已漸漸過時,但也有很多概念實乃涉獵此一傳播學所掌握之基礎知識,此乃修習此課程應用在各領域之重要性。 

課程目標
本學期傳播學課程,從傳播學基礎理論開始,逐步介紹晚近發展起來的理論和概念,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,冀盼讓學習者能應用在實際生活與傳播行為,並作為本學系核心課程(包括傳播學程、通識教育),延伸至跨領域產業之應用。 
課程要求
傳播學課程強調理論實務兼俱,除了授課教授講課及邀請國外學者演講之外,修習本課程學生必需觀察社會傳播現象,並運用所指定的傳播理論,分組上台報告(包括:賽局理論、科技決定論、社會決定論、認知失諧理論、使用與滿足理論、框架理論、議題設定理論、社會滲透理論、社會交換理論、創新傳佈理論、沉默螺旋理論、涵化理論、文化帝國主義、媒體依賴理論)。此項課程要求主要目的,除了增加學生上課參與感之外,並訓練同學運用理論觀察傳播現象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約定時間 
指定閱讀
1、 傳播理論(圖解):五南出版社,梁美珊、莊迪澎著作。
2、 Communication Theory:3G E-LEANING出版,Aleksandar Mratinkovic`等人著作。
 
參考書目
1、大眾傳播理論(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):Denis McQuail 著,陳芸
芸、劉慧雯譯,韋伯文化出版。
2.媒體科技與文化全球化讀本:台北揚智出版社,邱誌勇等主編。
3.媒介文化論:群學出版公司出版,吉見俊哉著作。
4.文化.傳媒.全球化:南京大學出版社,劉康著作。
5.Idelogy and Modern Culture:譯林出版社,約翰湯普森著作。
6.MEDIA,COMMUNICATION,CULTURE(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):韋伯
文化出版,James lull著作
7.傳播理論(圖解):五南出版社 ,梁美珊、莊迪澎著作。
8..媒介研究:關鍵議題與爭辯,韋伯文化出版,Eoin Dvereux等人著作。


7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常成績 
20% 
分組上台報告團隊表現(包括聽演講心得)及上課出勤狀況。 
2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繳交期末專題報告 
3. 
期中考 
40% 
期中考筆試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4  1.課程介紹與分組 2.傳播入門—介紹自己(訓練訊息產製能力,包括口語口條表達、凸顯本身優勢、令人印象深刻,增進人際傳播之能力等等) 
第2週
2/21  傳播基本概念與傳播學 
第3週
2/28  國定假日 
第4週
3/07  大眾傳播學與傳播學之理論基礎 
第5週
3/14  傳播模式--(變形的傳播者、媒體、訊息產製與閱聽大眾--危機最前線) 
第6週
3/21  傳播者(來源分析)(第一、二節)
分組報告:科技決定論(第一組)、社會決定論(第二組)
 
第7週
3/28  閱聽人研究(第一、二節)
分組報告:賽局理論(第三組)、認知失諧理論(第四組)
 
第8週
4/04  國定假日 
第9週
4/11  期中考試 
第10週
4/18  傳播內容分析(訊息產製,第一、二節)
分組報告:Agenda setting(第五組)、框架理論(第六組)
 
第11週
4/25  專題演講:傳播訊息產製—假新聞之探討與分析(需繳交聽講心得) 
第12週
5/02  傳播媒體分析(第一、二節)
分組報告:社會滲透理論(第七組)、社會交換理論(第八組)
 
第13週
5/09  傳播效果研究(第一、二節)
分組報告:使用與滿足理論(第九組)創新傳佈理論(第十組)
 
第14週
5/16  傳播權、第四權與媒體近用權(第一、二節)
分組報告:沉默螺旋理論(第十一組)、涵化理論(第十二組)
 
第15週
5/23  國際傳播與傳播典範研究
分組報告:文化帝國主義(第十三組)、媒體依賴理論(第十四組)
 
第16週
5/30  傳播媒體參訪(媒體是否開放參訪,視疫病情況,會有變化) 
第17週
6/06  彈性上課 
第18週
6/13  彈性上課